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9]10号)、《江华瑶族自治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22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江财绩[2023]2号)精神,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对2022年部门整体支出进行了绩效自评,现将我单位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门概况
(一)部门基本情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正科级机构。内设机构:办公室、法规信访股、规划财务股、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股、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职业能力建设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股、农民工工作股、劳动关系股、工资福利股、养老保险股、工伤保险股、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股、行政审批股、人事教育股、重点民生实事办。
(二)人员情况
核定人员编制25人,实有在职在编人数25人,退休人员16人,遗属抚养人员3人,现有车辆编制1台。
二、部门整体收支结余情况
我单位2022年收到财政资金916.62万元,其中基本支出651.9万元,项目支出264.72万元;2022年全年实际支出916.62元,无结余财政资金。
三、预算执行与管理情况
2022年,我单位积极履职,强化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根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我单位2022年度评价得分为98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如下:
1、投入10分:预算配置得10分。其中:在职人员控制率100%,得5分;“三公”经费变动率小于等于0,得5分。
2、过程48分:预算执行得19分。预算完成率100%,得5分;预算控制率得4分;无新建楼堂馆所项目,得5分;新建楼堂馆所投资预算控制率100%,得5分;预算管理得29分。政府采购超预算,得5分;管理制度健全,有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且合法、合规、完整,并得到有效执行,得8分;资金使用符合规定,得6分;预决算信息公开按规定内容在规定时限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基础信息完善、准确,得10分。
3、产出及效率40分:
(1)职责履行得10分。2022年我单位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2)履职效益得30分。其中产出指标10分,效益指标10分,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得10分,在年度绩效考核中成绩优异。
四、绩效情况
(一)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分析。
1、突出关键,着力稳就业保民生。一是全力落实“一揽子政策”。2022年参加就业见习人数350人,发放就业见习补贴1104人次共计402.7万元。全县人才引进提供岗位36个,事业编岗位289个。通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发展帮扶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脱贫人口、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完成目标任务105%;吸纳全县脱贫人口56565人,就业率为90.95%,对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提供“311”就业服务,已认定就业困难人员2513人,其中已就业2497人,就业率99.36%。“降、缓、返、补、扩”纾困惠企方面,2022年共为211家参保单位减缴失业保险费796.26万元,为845家参保单位减缴工伤保险费848.48万元。二是主动服务援企稳岗。2022年,我局坚决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五心四到”要求,主动对接企业,积极上门服务。继续执行《激励江华高新区规模工业企业员工安居乐业若干政策》,为园区企业员工提供子女县城入学、购房补贴、社保补贴、见习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2022年我县开展了线上线下招聘会31场,共为园区企业招聘6853人。
2、强化保障,着力惠民生优服务。一是提待扩面落实增效。2022年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年提档补缴至3000元档次人员2224人,金额2095.65万元。二是社保体系编实筑牢。2022年对社保基金开展监督检查3次,共享比对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近10万条。制定“三基六化”千人大培训方案,8月初采取分批分片授课的方式,对全县16个乡镇就业社保服务站专干、319个村(社区)就业社保服务站1005名就业社保协理员进行了政策及业务经办培训。四是用心打造“温暖人社”。一方面积极树好人社形象,以人社“心”服务,优化营商“新”环境。开展“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局班子成员、各股室长、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先后22次深入服务窗口开展“走流程”“体验式”调研,疏通人社服务堵点和难点。另一方面不断优化经办服务。进一步做好做实做细社保经办服务工作,固基础、补短板、精管理、优服务、建机制、强队伍。经办服务和数据管理上线金保工程二期系统。全局干部职工和窗口工作人员深入乡镇、村(社区)和园区走访宣传,切实为群众和企业提供讲政策、答疑惑、送温暖等社保服务。
3、守住底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强工资拖欠行为查处。2022年,共接到根治欠薪线索平台等线上反映欠薪线索162条,办结162条,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欠薪线索办结率保持100%。接到线下欠薪投诉70起,其中调解处理结案55起,涉及劳动者203人,涉及金额220余万元;构成劳动监察立案处理的15起,结案15起,涉及劳动者251人,涉及金额近376万元,结案率100%。二是狠抓信访维稳工作。每季度组织力量开展“重点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大排查”,重点排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养老保险等引发的信访问题,及时摸排掌握了一些可能引发集体上访的重点情况,做到了未访先知、接访有备。三是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坚持“调解为主、裁决为辅”的理念,妥善处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截至12月底,共受理案件26件,结案26件,结案率100%,其中调解案件19件,调解率为73%。全县未发生50人以上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案件。
(二)行政效能分析
1.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举措,积极推进企业全程网上办“零见面”试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失信联合惩戒,信用监管初显彰力,“放管服”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2.加强对省市县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方面制度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各职能股室的业务工作能力。及时组织股室负责人学习财政局出台的培训费、会议费、差旅费等相关制度的学习。
3.严格制度执行,特别是“三公”经费的预算控制。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严格招待费用审核审批程序,“三公”经费较好地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我单位整体支出情况的概述及分析,反映出目前在整体支出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预算执行情况有待改进。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审核。在费用报账支付时,按照预算规定的费用项目和用途进行资金使用审核、列报支付、财务核算,杜绝超支超配超标现象的发生。
2.持续抓好“三公”经费控制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把关“三公”经费支出的审核、审批,杜绝挪用和挤占其他预算资金行为;进一步细化“三公”经费的管理,合理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3.加强项目开展进度的跟踪,开展项目绩效评价,确保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成。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