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关于做好湘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的通知》( 永生环委办[2022] 53号)文件要求,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为抓手,压紧压实“闭环”责任,对“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压力较大”的问题进行全面部署落实。目前该问题已完成整改,具体整改情况如下:
一、反馈问题
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压力较大。永州地处湘江源头,永州市产业转移示范区 域主体部分均位于湘江潇水上游,具有高度的水环境敏感性。同时,永州处在“一带 一部”重要节点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东盟黄金通道上,如何把准承接产业转移门槛和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既保住"绿水青山”,又实现"金山银山”,妥善处理好加快发展 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永州市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永州市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且仍以传统、低端领域为主,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农业种植结 构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二、整改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环境准入,推动全市产业质量提升。
三、整改措施
1、强化国土空间分区管控,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从环境容量、减排降碳方面全面考量产业结构布局,坚决遏制“两高”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
2、发挥环保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大力推行绿色制造,积极包装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项目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推动尽快落地见效。
3、加快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绿色消费市场,积极引导采购使用绿色产品,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商场等创建活动。
4、加强和规范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对全市新能源资源进行有序、统一开放,指导各地政府和开发企业采取必要措施降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新能源资源配置办法。
四、整改完成情况
1、严格落实国土空间分区管控。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刚性约束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湖南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着力壮大绿色生态、高新技术产业,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个不上、一个不引、一个不招,对“两高一资”项目坚决亮“红灯”,以生态理念引领行业发展,避免新建项目污染和破坏环境,协同推进经济和环境均衡发展。截至目前,我县无审批新的“两高”项目。
2、发挥环保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我县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对江华海螺1# 4500t/d 熟料生产线进行能效提升技术改造,改造后预计熟料综合电耗由技改前的55.07kWh/t下降至50kWh/t, 预计年可节约用电量867.4万度,折算标准煤1066吨,折算二氧化碳5292吨。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项目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总投资650万元的9个江华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总投资1000万元的江华县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投入资金703.4万元,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415 处、铺设农村污水收集管网9.31公里;整合资金5034万元,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和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3、全力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围绕高标准塑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江华形象,全面推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江华“两山”经验实践最优模式,打造永州地区“两山”示范典型,编制了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和典型事迹申报材料,已通过市生态环境局初审上报省生态环境厅备选。
4、抢抓机遇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依托江华丰富自然资源,以国省支持新能源项目建设为契机,科学谋划布局,全力上项目。全县纳入市“十四五”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发方案项目11个,规模193.5万千瓦。其中,风电项目3个,规模30万千瓦。光伏项目8个,规模163.5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1个,江华湾水源抽水蓄能项目装机规模140万千瓦,总投资约91.6亿元,已于2022年8月29日取得省发改委预核准,电站建成后,通过改善电网运行条件、降低电力系统单位能耗,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电化学储能项目2个,总投资约10亿元的江华县瑶都储能电站项目,一期已完成可研报告及项目备案,取得了地灾、压矿、环评、水保、用地预审等前期专题批复,正在开展项目土地调规和林业可研报告编制。总投资4亿元的江华水湾储能电站项目,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
江华瑶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2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