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度偏高或偏低
游泳池水中的pH值(酸碱度)在国家卫生标准中的规定范围是6.5-8.5。泳池水酸碱度的变化主要受加入的氯消毒剂类别影响,同时也会随着游泳人数增加而向碱性转化。
pH值过高或过低都将导致头发、皮肤干燥。pH值偏低(偏酸性)时,可能会导致游泳者皮肤受刺激;偏高(偏碱性)时,则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
浑浊度过大
根据国家卫生标准规定,游泳池水浑浊度应不高于5。浑浊度超标,水质不透明,将留下安全隐患。一般情况下,我们常通过絮凝沉淀方法降低泳池水浑浊度,聚合氯化铝是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水质处理絮凝物。
水质恶化会引起哪些疾病?
游泳池作为娱乐、运动场所,为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程度和卫生状况的人所共用,水质恶化会造成多种疾病的介水传播和流行。国内外已有研究证明,游泳池水可引起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病毒性胃肠炎、传染性皮肤病等爆发或流行。因此,游泳池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游泳者的身体健康。游泳场所容易发生的传染病,以下列几种最为常见:
眼病
眼睛是人体最脆弱的器官,在游泳时候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常见游泳时易感眼病包括: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多由急性结膜炎杆菌、肺炎双球菌感染引起)、流行性角膜炎(由病毒经游泳池水传染)和沙眼(沙眼衣原体可通过游泳池水传染,使健康人罹患沙眼)三类。
皮肤病
皮肤病也是在游泳时容易被传染的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脓胞疮,溃烂后便结成浆痂,一经接触即会传染;一些皮肤浅层的真菌感染,包括股癣、脚气、灰指甲等,也是在泳池可能发生常见传染病;更危险的是,泳池中如有淋病患者,健康人群也可能因此患上前尿道尿路感染。
中耳炎和肠道传染病
在不干净的泳池游泳时,一旦呛水,细菌或霉菌随池水进入咽鼓管,造成从内到外的逆行感染,此外不干净的池水也可以通过外耳道进入,从而诱发中耳炎。
肠道传染病常由细菌,病毒引起,游泳时,难免呛水或吞饮少量泳池水,菌痢,病毒性肝炎等病菌随水进入人体的胃肠道,增加患病危险。
因此,选择干净,水质安全的泳池十分有必要。现在不少城市都会对游泳池卫生状况进行评级,以保证泳池卫生安全。同时,作为个人,在文明游泳的前提下,如果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如:发热;咽痛;咳嗽;腹泻;或者有皮肤疾病的时候,就不要去公共泳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