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索引号: 4311290010/2024-00023 分类:  
发文机关: 江华县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4-11-28
名称: 【退役军人风采】成芳炜:小小鸡枞菌,撑起“致富伞”
文号 :    
【退役军人风采】成芳炜:小小鸡枞菌,撑起“致富伞”
  • 发布时间:2024-11-28 11:25
  • 来源: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 发布机构:江华县人民政府
  • 字体【      】

一排排标准化的种植大棚明亮整洁,一朵朵黑皮鸡枞菌如雨后春笋般撑起小伞,摇摇晃晃地探出脑袋……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河路口镇河路口社区新成立的食用菌企业——江华县倒水湾种植专业合作社,小小鸡枞菌为村民们撑起了“致富伞”,铺就了通往乡村振兴的产业路。

这家合作社的经营人是来自永州江华的成芳炜,198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伍军人,现任河路口社区倒水湾党支部书记,江华瑶族自治县海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2001年,中专毕业后的成芳炜参军入伍到新疆军区服役,因个人的优异表现,入伍第二年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改选为士官。共产党员的身份赋予了他更高的责任感和更强的干劲,服役期间多次获得嘉奖和评选为优秀士兵、优秀带兵骨干。2006年12月,退伍后的成芳炜前往北京工作。作为一名优秀的退伍军人,成芳炜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秉持着不畏艰难、敢想敢拼的作风,创立了欣炜科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远离故土在外奋斗的那段时光里,心中对家乡的眷恋便愈加浓烈。成芳炜认为家乡是他的根,自己有义务把在外学到的好经验好办法带回来,把生他养他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于是,2018年7月,带着对家乡故土的浓厚情感,成芳炜返乡创业。回来之后他跟朋友主动学习摸索农村发展经验,先后成立了公司、合作社并注册了农产品品牌。利用自己在外积累的人脉渠道,拓展产品销路,很大程度上帮助村里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的问题。2019年至2020年帮助农户累计销售各类水果100余万斤,产品远销北上广深,不仅帮助农户创收,还增加了江华瑶山特色农产品的关注度。2021年年初,成芳炜被推选为倒水湾党支部书记。由于基层经验不足,他也曾迷茫困惑,但是看到老百姓对村里发展建设的期盼,成芳炜决定迅速进入新的角色,埋下身子,一点一滴学习,只要有闲暇时间他就入户了解情况,查找制约村里发展的实际问题,采集村民的想法与诉求,逐步找准发展思路和方向。如何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也成了成芳炜首先思考的问题。成芳炜考虑到村里如果要发展,那就必须要打造出专属于村里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最后,经多方考察和学习,决定发展以黑皮鸡枞菌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说干就干。2021年10月起,成芳炜先后取得合作社资质、办好立项和国土手续;筹措资金一千余万元,流转土地60余亩用以发展食用菌种植。从筹备到动工,从流转林地再到生产大棚拔地而起,经过4个多月的全力奋战,按规划建设生产大棚10个,每个大棚占地360平方米,建设冷库300立方米、办公楼1300平方米。从今年2月份移栽种植菌包,90天顺利出菇上市,他的带头创业精神和建设速度令人啧啧称赞。“鸡枞菌采菇期是3个月,一年可以种植、采摘三季,一个大棚一年可采摘24000公斤。基地目前已建成了10个大棚,全年的销售额可达800-900万元。产品销售不成问题,供不应求,主要远销长沙、广州等地。”成芳炜乐呵呵地介绍说。今年九月,正是菌菇丰收的好时节,50多位本村村民“摇身一变”成为鸡枞菌产业工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忙碌着,工人们穿梭在大棚里种植、采摘、修剪、包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没想到,我们没技术、没文化的农村妇女也能在基地务工。”今年55岁的脱贫户莫玉翠,现在不仅每月有2500元的工资,下班后还能回家照顾老人和小孩。如今,公司现有固定员工30人,平均每天可安排100人以上就业,通过产业帮扶、小额信贷帮扶、土地入股分红等模式带动群众与退伍军人及其家属就业和脱贫致富。目前年可种植生产各种食用菌100余万斤,销售额近2000万元,年利润200余万元,可带动脱贫人口50户260人,平均每年人均可增收20000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在产业园内拟继续投资500余万元,再扩建标准化生产大棚6000平方米及相关加工、冷链设施,并进一步引进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常年为村里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让每个务工群众每年增收约两万元,全力带动群众致发家致富。”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时,成芳炜信心满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标题文档